前两周看到关于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小孩学不学中文的讨论,想到我之前接触到的一家温州美国人。
之前在Quora上回答过类似问题,今天自己来汉化一下。
(我第一年在美国南方大农村,接触的大多数是和我一样各国来的交换生和白人,接触到了少数非Chinese的亚裔。所以我当时对于Chinese Americans的印象都来自于偶尔在电视里看到的。这篇写的心情更靠近当时的状态。对我来说挺新奇的)
———
来美国的第一年寒假,我妈帮我联络了她住在纽约法拉盛的朋友,就叫她J阿姨。我在J阿姨家住了二十多天。
J阿姨在1992年和她丈夫一起偷渡来的美国,当时J阿姨怀孕了。不久后在美国生下了二女儿,下文就用B来指代。后来又陆续生了三女儿C和小儿子D。等到他们安顿下来后,才把之前留在中国的大女儿A接来美国。
J阿姨的丈夫在几年前病逝了。所以我见到他们时他们的家庭成员有五人。
在半个多月的相处里,我见识到了一个非常奇妙的语言沟通的方式。
J阿姨是我们温州人。她在中国城做小生意。J阿姨主要说温州话,普通话和一点点英语。
我和J阿姨主要说温州话,温州话不会说的时候就带一点普通话。
我第一次去她家时,在法拉盛地铁站下车后,她的二女儿B来接我。一上车,B就用英语、普通话、温州话跟我交流。在她的影响下,我也用三种语言回复,哪种语言先蹦进脑子里就用哪种。整个过程非常自然到好像我们在说的是一种语言。
后来我听到B和她的朋友视频聊天。她的朋友也是温州人的后代。她们之间也是用三种语言混起来交流。
到她家后,我见到了小儿子D。D当时还在读中学,吃住都在家里。D只会说温州话和英文。他用温州话跟他妈妈交流,用英文跟其他人交流。
过了几天,刚上大学的三女儿C也放假回家了。C跟她妈妈说温州话,和弟弟D说英文,和姐姐B说普通话。
有天晚上我们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电视。C跟她姐B说英文。B用英文回了一句,why do you speak English to me? Am I not Chinese enough? 我们都笑了起来,B就换中文跟C说话了。
我跟C和D说英文,因为我觉得这是他们俩比较习惯的语言。
圣诞节前后,他们的大姐A也回来了。A当时已经结婚,所以比较少出现。A是在她十来岁时才被接到美国。虽然我当时英文也不怎么好,但可以听得出来A的英文真的不是很好。她主要用方言和全家人交流。
我跟A也说温州话。
有几个晚上,J阿姨在家办了party,邀请了很多她的亲戚朋友,主要都是温州人。(其中居然还有说在我小时候见过我的,让我有点时空错乱。)
这种情境里,所有人都说温州话,包括C和D。
我直到现在依然觉得他们一家人之间的语言互动太神奇了,就好像有隐形的规则规定了每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应该用哪种语言。我和她们相处时间很短,也很快在我心里建立了一套规则。
他们五个人语言的使用习惯和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式/美式)也很契合。
C和D的打扮行为方式都很美式。(D用盘子吃米饭)他是我第一个接触到用盘子吃米饭的中国人。C的妆容打扮言行也非常美式,比较符合我当时在电视媒体上见过的ABC的样子。他们俩的面部表情和说话时候的手势等等也很美式。
B比较mix的感觉。如果没有问过她,我很难判断她是在这里出生还是小时候才搬过来的。
A的说话表情都比较中国人的感觉。
J阿姨就好像是我妈的每个朋友一样,非常亲切熟悉。她做的菜也是非常标准的温州菜。
我们吃晚饭的时候她跟我抱怨包括我妈在内的生活在温州的温州人。每次回国,他们总要问她在美国赚多少钱。让她觉得很不舒服。跟其他几个我妈的朋友一样,他们回国最多半个月就觉得不适应到想要回美国了。
———
这是三年前写的了。当时也有一些中国人父母留言。有一位说她自己在女儿上学前坚持让女儿说中文。但女儿开始上学以后,要给女儿辅导作业,很难用中文,就慢慢放弃了变成说英文了。
以前也想过万一以后在美国继续生活,生了小孩,小孩的语言要怎么办。我还幻想小孩得说温州话呢。
我得先去练习温州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