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噢!妈妈 推荐过的十本女性书籍
2021年在 噢!妈妈 开了一个 噢!读书 的小单元,来分享一些我读过的女性相关的书籍。整理今年的笔记时,发现也有了一个小小的list,还是放到一起,再次推荐给大家。
这些推荐都是我在录制 噢!读书 之前的笔记,可能会比直接写文字要冗长一些。但是我还是想要保留这个版本的感觉,所以请大家选择性阅读啦。
(这几集播客做了一个合集playlist,在文末)
正文之前想要说的是,最近三年都在读更多女性写作,女性话题的书。按照我现在读书的速度,假设我寿终正寝,这辈子能读的书可能也就一两千本吧,读一本少一本,所以还是想读更多读一些女性作家的书。更了解女性,更关爱女性,更关爱自己。
《中国的好女人们》
这期我要分享的是作家欣然在2003年出版的一本非虚构写作。读完书后我去豆瓣上看了下网友们的评价。挺有意思的一点是,好多人都说自己是被外国朋友推荐的这本书,我自己也不例外。在我第一次和一位非常关注中国女性话题的朋友Melissa聊起我想做一档播客节目来讲述中国女性的故事时,她给我推荐了欣然和这本《中国的好女人们》。
1989年欣然来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午夜谈话类节目“清风夜话”,并开设了热线电话,让她接触到了无数中国女性最深层的情感和秘密。
这本书写了15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不太一样,都让我印象深刻。
书的第一篇讲的是欣然收到了一封求助信,一位女性被拐卖到某个山区,被铁链锁在家里。在欣然的坚持下,警察陪她一起去把女性救了出来。3 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最不像故事的是第三篇,叫《女大学生的新潮女人观》,写了欣然和一位女大学生关于两性、婚姻的对话。虽然书是上世纪写的,读起来却依然非常紧贴当下。
例如这段话:
金帅很认真地告诉我,男人们想要的好女人是在家里是贤妻良母,甚至如保姆要能料理一切家务,在外面要拿得出手,要身段有身段要姿色有姿色,言行举止须如大家闺秀在床上如荡妇,能让父丈夫尽泄性欲。不仅如此,中国的男人们还需要他们的妻子能挣大钱,能够协助他们握权权贵管理财务。你说像这样的好女人准则,能有几个妻子符合要求,于是男人们就有了如云的借口在外边沾花惹草,特别是那些腰背前撑粗的男人,更可以理直气壮地泡妞。
豆瓣上一位网友在读后感里写希望中国能少一些这样的好女人们。我就想到了从去年开始自驾游的50多岁的苏阿姨。她在照顾里家庭一辈子,孙子也上幼儿园之后,离开家,开着车一路向南。腾讯最近一期的《中国人的一天》讲了苏阿姨的故事,评论里大多是支持苏阿姨的,但也有几条回复,甚至写,“不配做一个合格的妻子,甚至女人。”那我倒是真心希望带引号的”合格的妻子、女人“少一些,有更多女性可以为了自己而活。
Memorial Drive
本期的噢!读书版块,我想聊一本我去年读过的让我觉得很震撼的一本非虚构,Memorial Drive - 纪念路。
这本书是去年夏天出版的,作者是Natasha Trethewey,她是一位曾经获得过普利策奖的诗人。我在完全没有读任何简介的前提下开始阅读。我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关于母女情感的回忆录。没想到被作者带入了一场漩涡。
Natasha在这本书里回忆了她的19岁以前的生活。她的父亲是白人,母亲是黑人,在1966年她出生在美国的时候,包括她出生的密西西比州在哪的20多个州跨种族婚姻还是违法的。书里写了她小时候在离异的父母之间的不同体验。
父母正式分开后,整本书的画风急转直下。她的妈妈遇到了另一个男人,开始了第二段婚姻。
这本书里描写的她母亲的第二任丈夫的种种行为都是非常明显的亲密关系暴力。包括限制母亲的人身自由,不断批评指责母亲的一举一动,在家里施行冷暴力再到肢体暴力。Natasha很小的时候就目睹母亲被殴打。包括她自己也经常被恐吓,但是不知道如何和母亲开口。
她母亲已经下定决心离开这个男人,要求离婚。这个男人几次三番回来找她威胁她。这个男人说,要么你回到我身边,要么我把你杀死,是你逼我的,是你让我没有选择的。她母亲报警后,警察在她家电话放了录音设备。Natasha把对话放到了书里,我们才有机会读到这个男人如何扭曲事实,明显是在精神崩溃会做出极端事情的边缘,非常危险的状态。明明报警了也有警察来保护她母亲了,可她还是被杀害了。具体的细节大家可以去读书,我就不在这里细说了。唯一想要提的细节是所有的警察都是男性。
想到这本书是因为最近看到一个很火的视频。在美国密歇根州,因为疫情,所有的庭审都转为线上,法官在线直播。女检察官Deborah Davis在亲密关系暴力案件审判的几分钟内,因为受害者说话时眼睛一直看向旁边,施暴者也一直在走来走去,就指出她怀疑施暴者此时正在受害者的公寓里。两分钟内后,警察到达现场,发现确实如此。施暴者还在拿着受害者的手机说,我真的没做什么,我们两个人都不喜欢这个不能接触的命令。庭审很快结束,施暴者被撤销保释。
如果不是女检察官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受害者在施暴者的威胁下不敢说真话,这个案子可能就这样过去了。很可能会暴力升级。又假设当时作者的母亲遇到了一位女性警察,也许事情也会不一样。
希望有出版社愿意制作Momorial Drive这本书,可以让更多中文阅读者也读到一个非常真实残酷的亲密关系施暴者不断升级的暴力,和一位优秀坚强但不幸早早离世的女性。同时,作者的语言功底真的太强大了,用语言再次构建起当时的氛围,读这本书的时候好几次都要停下来喘下气才能继续读下去。
醒来的女性
这一期的我想聊聊两本书和三位女性。两本书都是我最近刚读完的。一本是美国的小说Women’s Room,中文翻译是《醒来的女性》;另一本是非虚构写作《秋园》。
醒来的女性是1977年出版的小说,作者Marilyn French由这一本书一举成名。
这本小说反映了当时美国女性的生存现状,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女性所面对的困境等等。虽然这本书出版44年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仍然觉得非常熟悉,很多现象在2021年的今天依然存在。这本书的主角米拉是1930年出生,在美国郊区过传统的过了十几年传统的相夫教子的生活后,丈夫要求离婚。她重返校园,在哈佛开启了截然不同的生活。在前半段的生活里,米拉仿佛被困在了郊区的房子里,每天的生活里只有两个儿子,以及和社区里女性之间的友谊。
在采访这期的嘉宾Jvan时,她提到她的好多女性朋友没有出门的自由。我当时有点不解。Jvan解释因为如果一个人照顾小朋友,那就很难可以随时出门,需要照顾到小朋友的起居饮食。采访完后不久我就在这本书里读到了这句话,“他们没有行动的自由,括号,孩子是比劳改农场更有效的枷锁。” 他们指的是米拉和她的女性朋友们。
这些女性共享的挣扎是贯穿历史的,超越国家的。
秋园
第二本书是秋园,播客节目故事FM近期有邀请过作者 杨本芬 去讲述她的故事。这本书是年过八旬的杨本芬奶奶在厨房里用纸笔一个字一个字写的。她的妈妈秋园在1914年出生,2003年去世的九十年代里,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秋园一生经历了少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期间经历了无数磨难,努力地带着一家人活了下来。
在自序里,作者写到,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
对比两本书,球员和米拉之间相差16岁,却好像相差了一整个世纪。在想要对比这两位女性的故事时,我想到了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出生于1928年,她的年纪和小说中的米拉只相差两岁。
她的名字里带一个地字,应该是她的父母期盼一个儿子。她一生都生活在温州的乡下。她在二十多年里生了9个小孩,哪怕是饥荒的年代,她也想尽办法把所有的小孩都养活了。我从小没有和奶奶有很多交流,对她的人生几乎一无所知。
我只记得了我听她说过两个片段。
一次是高中时候我看了杂志上的口述历史计划,就在周末回家时问她。她提到了当年日本人攻打中国时,也到了我们村。大家都慌忙地逃,但不愿意带上她,因为觉得她长得漂亮,怕被日本人撞上会惹出麻烦;另一个片段是由此我和她坐在一起看电视,一个类似钱塘老娘舅的节目,一名失踪多年的男性和家人团圆了。我奶奶坐在旁边沉默地掏出手帕开始擦眼泪。我才知道奶奶的其中一个儿子,我的一个伯伯,在二十多岁的一天不见了。几十年过去了,奶奶还一直在盼望期待着他可以回来。后来采访我妈时,她也提到了这位伯伯。这位伯伯说自己要出门去打工,就再也没回来过。
读到秋园晚年丧子我就想起了我初中的时候,另外一位伯伯去世了,奶奶一夜之间白了头。第二年的清明,我们一起去扫墓,到达伯伯的墓碑有很多台阶。 70 多岁的奶奶不顾劝阻,艰难地爬了上去,在伯伯的墓碑前失声痛哭。
奶奶在 2014 年的时候生病去世了。我很后悔以前没有多和她聊天,没有记录下她的故事,她的人生故事很快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这周的话我也特别想推荐一本前年读的这两年都比较火的一本心理医生,写的书叫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停下来哭了好多次,其中的话每一个故事都非常好。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但是在她和她相恋多年的男友分手之后,她带着她的小朋友一起生活,她也需要一个心理医生。这本书穿插讲述了她自己去见心理医生以及她的来访者的一些故事。她的来访者里面都是非常个性鲜明的人。其中有一个人是一个制片人,是一个total douchebag ,但是最后的话我们也发现他其实是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其中让我哭得最惨的或者说让我想的最多的一个角色,其实是一位比较年长的女性。在她年轻的时候对她的小朋友并不是很好,她并没有非常无微不至地关照她的小朋友,甚至说经常出门就让小朋友自己在家里面呆着。所以一直到她的子女成年,她自己他年长之后,她依然是一个人,因为她已经不跟她的子女来往。
不过书里有非常详细地说她是如何和邻居一家人,包括小朋友变得非常友好,以及她后面也找到了她的伴侣。
让我非常想哭的一点是因为书里会提到因为这位比较年长的女士在她年轻的时候也是没有接受到多少父母对她的关心。所以当她成为父母之后,她是不是会有一点嫉妒他的小朋友。因为她的小孩就会有比较好的生活,比较稳定的生活,所以她可能会有点嫉妒。没有办法像我们传统认知里的妈妈那样子,非常地关心关爱自己的小孩。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其实自己心里面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并不说我父母对我不好,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所以父母并没有有非常非常地关照我。他们会出钱,但他们没有办法自己亲自来关照我照顾我。所以我当时就会觉得说如果以后我有了小孩,我要如何去面对她们,我真的可以像一个传统形象里的母亲那样子,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吗?我可能一方面会对于他们的成长感到非常的高兴,我也非常乐于去奉献,去给他们最好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毫不嫉妒她们。
对于女性来说,不管是社会或者是子女,都会期待一个母亲需要对于小孩无微不至的照顾,需要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因为年代的限制,所以她当时是一个家庭主妇。她的丈夫是在外面工作,所以全文里面就没有任何说到一点,她的丈夫是如何对待这个小朋友的。她的小孩也没有半点对于父亲的一个不满或者说对于父亲的期待。
如果我哪一天真的生了小孩的话,我是否可以真的就做到那样子的母亲,以后我的小朋友她长大了以后回想的时候会不会发现说好像我的妈妈他并没有非常地爱我。
因为我自己也有想过我对于我的妈妈有没有那种很浓的爱的感觉,好像真的很难找到那样子的感觉,我也不太明白那感觉应该是怎么样的。也很难有哪一些瞬间会让我觉得说我真的很爱眼前这位女性,我很爱我的妈妈吗?所以这些事情加在一起的话都会让我觉得对于生育有恐惧。倒不是一些外界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我很害怕我自己是否能够真的爱自己的小朋友。
在我讲这段话的同时,我就想到我的伴侣,他现在肯定不会在想这件事情。男性真的会想说如果有个小朋友出现了,我真的会爱他这种事情吗?以上就是今天的胡言乱语了,因为我没有写稿子。
基层女性
久违的 噢!读书 回归啦。本期想要聊的是一本最近的中文新书,《基层女性》小标题是 爱,金钱,与精神世界的建立。作者是王慧玲 ,她的网名“ [玲玲Peter和四只猫] 可能会有更多人知道。她去年的一些关于女性,婚姻话题的一些视频都快速出圈。我也在豆瓣上看到好多人的转发,才看到过几个她的视频。 这本书好像是她之前发的视频的文字整理。
作者自己从一个比较基层的家庭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通过学习把自己拉出泥潭,拥有更好的人生,这样的经历本身就很励志让人很敬佩。
因为我父母,尤其是我妈妈对我的支持,我有机会接受教育,出国读书,可能在客观角度上不能算是作者定义的基层女性,但是我还是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很多共鸣。特别是第一章 原生家庭。书里可能也就出现了5888个“独立”。
我自己从研究生毕业开始工作后就真正经济独立了,过去七八年也一直在外面生活。尽管我和父母联系的频率非常低,从来不视频不语音,但不得不说我在心理上还是很难将自己和父母剥离,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影响到我的情绪。
比如我最近决定换一个国家,父母就会觉得不理解。虽然我会坚持我自己的想法,但不得不说在心理上还是会习惯性地想要获得他们的认同。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在老家,每天接受我妈关于生育,关于我已经三十岁应该要安定下来的洗脑;这本书一次次地讲独立,也给了我很多底气。
这里题外话一句,我在第17/18期采访大心小心母女贪心节目的两位主播时,是我刚刚作出换一个国家的决定的时候。当时我没有告诉我父母,害怕面对他们的反对。但是当时Lacey也给了我很多力量,在讨论到女儿长大以后,就是独立的个体,妈妈的意见已经只是参考意见了。当时让我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既然她们母女的母女关系这么亲密,女儿也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做选择,那我好像也不用太内疚。所以做这个节目我自己也真的收获了很多。
回到这本书里,作者写的每一段话,都让我在心理上想要往更独立的方向前进。这个过程会是很漫长的,但至少有人在提醒我,不必感到内疚,我就是独立的个体。父母的生活,好与不好,都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既然他们还无法领会到他们已经不可能再影响掌控我的生活了,那我需要让她们知道这一点。
后面两章讲了自我成长和两性关系,也提到了生育,家庭主妇等等话题。我真的特别希望有更多男性可以读到这后面两章,读到女性在当下社会里所面临的困境和在婚姻里所需要付出的牺牲。
China’s Hidden Children: Abandonment, Adoption, and the Human Costs of the One-Child Policy
这个书名听难翻译的,我一时之间想不出来一个很好的中文翻译。
收拾东西的时候,翻到了书架上这本China’s Hidden Children。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是作者 Kay Ann Johnson 教授花了很多年在中国做田野调查后写的。
这本书的大背景是中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陆续有12万左右的孩子被国外的家庭收养,其中85000多都被美国人收养了。这85000多孩子里绝大多数都是女孩子,并且都是身体健康的女孩子。所以很多美国家庭都会默认这些女孩子是因为性别而被亲生父母抛弃。
这本书的一个个人背景是,Johnson教授的女儿Lili就是这85000女孩中的一个。在她收养Lili后就一直在做着放面的研究。
我在读研的时候,一直想做和中美,女性相关话题的新闻报道。通过教授推荐认识了一位朋友Melissa。Melissa也从中国收养了一个女儿,她和北美很多从中国收养孩子的家庭都有来往,和Johnson教授是同学和多年的好友。
在这本书出版前不久,Johnson教授有通过Melissa来让我帮她选择更适合中国文化的封面,我因此和Johnson教授结识。她也知道我作为家庭里中间的女儿的故事,所以书出版后,她就送了我一本。
这本书读的过程对我来说太艰难了。我在读的过程中,好几次大哭,经常要停下来缓一缓。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对于这些被收养的孩子的父母的想象也是非常片面的。他们肯定是因为想要男孩就不要她们了,我一直都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这件事。
机缘巧合,我认识了一些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女孩,也采访过一些家庭。她们不管是学历、还是气质都非常非常优秀。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她们太幸运了,有了很好的生活条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在问其中一位被收养的女性时,她说人们通常只会看见别人得到的东西,但很少看到别人失去的东西。她们是得到了比较好的生活条件,也许比她们的亲生父母能够提供的条件更好,但她们失去的东西太多了,无法衡量。
有一次和一位被收养的女孩子聊天,聊到生日。她说,某月某日是我的生日,不过这是个大概的日子,我应该永远都不会知道真正的日子了。我当下就很想抱抱她。生日是这么稀松平常,几乎所有需要填个人信息的地方都会问生日。每一次填生日的时候,对于她来说是不是都会有一点点的伤心呢?
当时我还去参加了Johnson教授组织的讨论会。当时她提到有一个被收养的小孩找到亲生父母后,一定要求父亲抱她,因为她从来不记得。
通过书里发现很多家长是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小孩,这么多年一直在等着重逢的机会。特别是书里有几位妈妈的痛苦真的很难无视。 我看到了计划生育曾经造成的伤害的不同面。不止是被生出来,或者没被生出来的孩子,父母也遭受了巨大的折磨。
Johnson教授在2019年因为乳腺癌去世了。我非常敬佩她在过去几十年里去到中国的农村和城市一直坚持做这方面的研究。
拓展链接:
跨国收养 | 金发妈妈和她的三个中国女儿
021 | “ 收养中国女儿成就了我的生活” | 国际收养 |中英文双语
022 | 被跨国收养的她们幸运吗?| 国际收养 |中英文双语
All the Single Ladies: Unmarried Women and the Rise of an Independent Nation
有几周没有聊书啦。今天想聊的这本书《All the Single Ladies: Unmarried Women and the Rise of an Independent Nation
》。 这本书的中文翻译叫《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的时代》,但我非常不喜欢这个中文翻译。英文名是非常有力量的,还用了Beyonce非常有名的single ladies这首歌里的歌词,是带有积极含义的。中文名的翻译,用了”孤单“和”自我”这两个词,很难说对于“单身女性”是一种正面的影响。“我的孤单,我的自我”是书里一个章节的标题,原文里这个章节叫“my solitude my self”。这里用的是“solitude”这个词,比”孤单“丰富太多了。
作者丽贝卡·特雷斯特(RebeccaTraister)采访了近百位单身女性后,选取了其中三十位的故事,结合了美国社会对于单身女性态度的变迁,从情感、收入、社会偏见、性、生育等等全方位地来写了单身女性这个群体。这里想要加一句,书里的单身女性也有选择生育的女性。我在第四期节目里采访了生活在北京的单身妈妈小C,是一名单身女性。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前两个章节,讲了近几百年的历史里对于女性结婚生育观念的变迁。女性的独立和自由的观念并不是线性发展的,是有起有落,因为当下的社会环境,有的时候还会开倒车。当时以男性为主导的司法、政府还会修改法律限制女性的权利。
但是总有大量的女性非常坚持发声,能够抵挡住社会的压力,还会在其他社会议题里,例如美国的废奴运动,积极参与,为了所有人的权利而斗争。
在书里my solitude my self这个章节里,讲到了很多人们觉得单身的女性就是会孤独,会寂寞,会痛苦,觉得她们是自私的,古怪的,总而言之,她们不结婚肯定是i因为她们不正常,或者不够好,所以无法获得异性的亲睐。现在2021年了,我们也依然听到类似的评价,妖魔化坚持单身的女性。例如提到女上司,会说她这么凶,肯定是因为没有伴侣之类的非常荒谬的话。
这本书读了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今天会推荐呢,跟我们下期的节目有关。虽然这个节目叫噢!妈妈,但是单身,不婚不育,结婚但不准备生孩子等等生活形态,都可以是女性的选择。
所以下一期,我们邀请到了目前生活在加拿大,今年三十七岁的云五,来讲述她的单身生活。
Crying in Hmart
大家好,欢迎收听噢!妈妈。今天的噢!读书,我们来聊一本我最近刚读完的回忆录,Crying in H Mart。 在H Mart里哭泣。H Mart是北美一家韩式连锁超市。我也经常去H Mart里买一些亚洲的食物。作者Michelle Zauner的母亲是韩国人,父亲是美国人。作者在她25岁时,永远地失去了母亲。这本书讲述了她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年陪伴在母亲身旁的故事,同时穿插了各种和母亲以及姨妈们们之间的回忆。
书里作者用大量的笔墨详细地描写了母亲常常会做的韩国食物,特别是母亲去世后,作者尝试做了很多韩国料理。每道菜里的描写里都是浓浓的思念和会议。
整本书文笔非常细腻,情感非常汹涌。还穿插着作为亚裔生活在美国的种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书很容易读。推荐给大家。
我很喜欢读母女之间的回忆录。每次阅读的时候都有一种像在偷窥别人家的母女的感觉。前几年读过Firce Attachments,也是一本女儿写和母亲之间相处的回忆录。就像firece attachments这本书名一样,每次我都会被母女之间那种非常奇妙 ,非常复杂,哪怕曾经厌恶,拼命想要逃离,但永远无法割断的情感所震撼和感动到
推荐这本书的一个私心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在今年非常突然地失去了母亲。我作为旁观者每每提起时都忍不住会哽咽,我实在无法想象她的心情。看到她给我发的信息,听到她的讲述,我都太心疼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如果你在听的话,我会一直都在的。想哭的时候就哭吧,我们不用一直坚强的。
Somebody's Daughter
那这期节目我想要来聊一本书。之前我也有推荐过一些书,但之前的推荐的话一般都是比较短的推荐,所以今天是一个新的尝试。我想要深度地来聊一本书。这本书也是我大概一个月前读完的,但依然还是会觉得时常会想起书里的内容,会有很多的想法。
读完这本书之后的话,我还去听了六七集我能够找到的作者参与的播客节目的录制,从更多的角度来了解到作者写作的心情以及她目前的生活的状态,也回答了我的很多的疑问。
这本书叫 Somebody's Daughter, 某人的女儿,在她的情况下,某人是她的父亲和母亲。书是今年暑假的时候才出的,一出版就登上了纽约的 best seller 的 list, 这本书出版不久后, Oprah 她 Instagram 上面宣传了这本书,一下子就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
这本书的作者是 Ashely C Ford,我其实没有找到她今年到底多少岁,但是我觉得他应该跟我也差不了多少岁,可能是 30岁 出头的样子。她出生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一直在那里生活,到她大学毕业后面她就搬到了纽约。现在她有在帮一些媒体做播客,也会自己写东西,最近又出了这本自传。这本自传的话写的是从她大概一两岁到他一直 30 多岁的故事,其实讲到的内容非常非常的多,可以说她他的人生是真的很多的惨,很多的伤痛。
我今天的话会分享的三个点是我觉得跟我个人的故事比较相关,我也会穿插着分享一些我个人的故事。这本书真的非常值得大家阅读。如果有条件的话,非常热情地邀请大家来一起阅读。
如果有中文的出版社愿意翻译的话,我觉得也会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因为我推荐书的话我不是特别想要照着情节把它再说一遍,所以我会把它打散掉,根据我的三个话题来讲我的感想,我们来聊一下。
第一个话题,第一个话题的话是关于 shame,那 shame 这个词我想了很久,在中文里应该怎么翻译,可能叫羞耻羞愧之类的,但是我不知道中文里的这个词到底能不能表达出来。 shame 的那个含义,欢迎大家留言或者发邮件告诉我,你觉得 shame 的翻译应该是什么?关于 shame 的话是因为作者她一直背负着一个在外人看来可能会是 shame 的一件事情。她的父亲的话是在他一两岁的时候就被判刑30 年。作者之前都不知道他父亲的罪行是什么,她也幻想过父亲是不是杀人了。一直到她青春期的时候,她的外婆才告诉她,她的父亲是强奸罪,强奸了两名女性,所以他被判了 30 年。而且当时作者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刚刚被学校的男生强奸,我觉得这件事情对于任何人来说可能都会是非常有冲击感的。
我会想要聊这个话题,也是因为我自己的话也会一直有背负着一种 shame 的感觉。像我在第一期里面有采访过我的妈妈,因为我是家里出生的中间的女儿,所以的话我从小出生就要被藏起来。而且后面的话在中国长大的过程中,有同学会问我,你家有几个小孩?有的时候我可能会说实话说我家有三个小孩,他们就立马回头来那种你家真的好能生的眼神,说实话我是会觉得很难接受那种眼光和那种评判。所以后面我可能都会直接说我家只有一个或者我家只有两个,就不会再说实话了。
所以我二十多年的话,我也一直背负着这个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是完全无法改变的一件事情。我就一直背负着这个 shame 是一直到我 20 多岁的时候,我终于把这件事情写了出来,发到网上。发到网上之后我才终于觉得说好像这个羞耻他也不再属于我了,终于可以自由地说出来这件事情。
这个过程其实对我来说是很漫长很痛苦的,因为我在成长过程中就一直觉得有一个阴云笼罩的感觉。那我就觉得我我很希望我早一点能够读到作者的这本书,以及早一点听到作者的采访。因为作者说她就不会感到 shame 即使是她父亲犯了这样的罪,因为她觉得她根本没有参与。当时的她只有刚刚出生,她也无法改变任何的事情,所以她不应该为她完全无法承担责任的事情而负责。
我知道这句话说着是很简单,做起来可能会比较难,但是我希望可以将作者的这个态度分享给更多人,让可能和我有类似经历的人能够早日放下心中的那个shame 。
第二个话题的话我想要聊一下的是家人是什么,这本书里的话它的家人占了非常非常大的篇幅。作者的父亲一直在坐牢,她的妈妈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她的妈妈其实给她带来了很多的创伤,像书里面有提到她的妈妈会无缘无故的骂她,或者是明明知道自己骂他骂错了,但是也绝对不会道歉。就只能说他妈妈肯定是想要关心他,想要爱他的,但是可能她的生活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就给作者带来了很多的创伤。
她的父亲的话更加是因为坐牢就缺席了她的整个成长过程。虽然他父亲的话经常会在监狱里面写信给她,但是就一封封的信我真的不觉得能够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她在好几个不同的播客里面都有提到,小时候都会幻想父亲有一天可能会骑着白马来拯救他。
但是这本书读到最后,结尾是当时让我觉得非常的困惑。书的结尾大概是写到她的外婆生了重病,所以全家人都聚集在外婆的病床前。作者提到了很多很多人,包括她的妈妈弟弟表兄弟表姐妹之类的人。
有一段话会让我觉得非常的困扰,大概的意思说家人见过最丑陋的一面,仍然爱彼此,接受彼此。你可以对对方恶语相向,对方做一些可能不太好的事情,但是最终的话我们还是会原谅对方,因为我们是家人。
因为我觉得我个人的经历里面是没有这样的感受,我觉得哪怕是家人如果是做了让我觉得是不对的事情,让我觉得是很不耻的事情的话,那我在内心里面已经无法真的用家人的心态来面对对方。所以我当时就对于他想要表达的这种观念非常的不解和困惑。
不过后来的话是在不同的播客里面,作者有提到说她现在和母亲几乎已经没有 relationship 了,就不再跟母亲联系了,但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倒是比较好,会有很多更深层次的交流。她也很高兴在 30 多岁的时候又重新有了跟父亲这种非常亲密的关系。
但我觉得听了这个之后的话,我的情感更复杂了。一方面的话我是觉得很高兴,然后也松了一口气。因为我觉得哪怕是她写了一整本书,她也还是可以和妈妈几乎不联系。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多人都想做,但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都还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这里倒不是说鼓励大家不和自己的父母联系,但只是觉得说这是一个选项。并且如果这个选项对于你自己来说是更好的,那你完全可以实践它。
另外一方面的话我可能会觉得更复杂,因为在他生活中,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更多付出,时刻都在那里的妈妈现在已经慢慢地退出了她的生活,反而是几十年来只是给她他写信的爸爸成为了一个生命里的存在。这点的话会让我觉得有点挺讽刺的吧。可能是我个人对我妈妈的情感还是会比较多一点。我也有想过,如果是性别反转的话,一个是经常可能会打你骂你的,但是一直存在在那里的父亲和一个因为什么事情坐牢了 30 年的母亲,长大之后,她还是和母亲保持了更好的关系,但是和父亲就几乎不联系了。我就在想如果这样子的性别反转的话,我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我其实也说不出来,但是我觉得可以给大家也一起思考一下这种可能性。
关于家人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关系的话,作者也没有说她能提供正确答案,只是她他提供不一样的一种关系。希望大家都有勇气和有条件可以来选择自己想要的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能够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不需要束缚于社会对于我们的期待。
第三个话题是关于写作,为谁而写,以及如何书写家人。因为每次我在读自传的时候,如果读到作者写到自己比较亲近的家人,比如说父母兄弟姐妹之类的,如果会写到她们一些不那么正面的事情,我都会觉得作者真的非常的勇敢。特别是当这些家人人还在世还能够读到她写的东西的时候的话,因为我觉得这个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吧。
在某一期播客节目里面,有人问作者说她的书她的父母有读过吗?她就回答说她的妈妈没有读,而且应该再也不会读了。然后她的爸爸,在她们下次见面的时候,她要亲手给书签上字,再亲手拿给她爸,然后她爸爸会很认真地读下去。其实在书里面有一个细节是她后面成年之后,时隔十几年终于再一次去了监狱探望她的爸爸,和她们聊了很多的话。最后的话她跟她爸说我正在在我准备要写作,可能会写到你,然后她爸说好完全支持后面的话。作者有在播客里面提到说她当时甚至问她爸爸也不是说在获得在寻求一个许可,她只是要表示对她爸爸的尊重,所以来问一下。她说她从来都不是会很听父母话的人,所以在这件事情上面,她也不可能说因为父母的反对就不写了。她觉得她写的是她自己的事实,她自己的 truth 那她就只需要对她自己负责。我觉得这句话也是很挺冲击的,因为也会有人问她说,那你书里面写了好多细节,因为她记事还记得挺早的,她是如何保证这些细节都是真的。
其实我自己的话之前也试图采访过我爸,但是刚坐下来第一句我就发现我们俩的事实完全对不上,之后我就放弃了,因为我觉得我并不是很想这个冲突。但是作者她会觉得说她只需要对她自己负责,把她知道的事实给讲出来,所以她并不会很在意说她的父母觉得她说的是不是事实。我们的记忆都不是说有个摄像机在那里,可能时间久了以后都会有一些对于事实的改变。我觉得作者能有这样子非常坚定的相信信念是非常有勇气的一件事情。
我知道我说了很多次,她很有勇气,因为我觉得她真的是非常有勇气。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回忆的时候就会发现我和我的父母在回忆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完全不一样,这种时候真的是会感到非常的挫败,就会觉得她们完全无法承认她们曾经做过的事情,或者是她们完全无法看到我当时受到过的伤害。作者的话就会觉得说她没有必要为了她们而改变自己的知道的事情。
另外的话作者是觉得说她写这本书,她是想要写一本她自己也想要读的书。比如说她举例,她读了那么多的书,但她从来没有读到一本本书是父母坐牢的子女写的书。因为在美国,坐牢的人真的非常非常多,这数字是非常庞大的,但是至少在她读过的书里面从来没有人写。她提到了我忘记是谁的一句,如果你要写一本书的话,那你肯定是要写一本自己想要的书。所以她说她这本书写的是她很希望在她成长过程中能在书店里面找到的一本书。
我觉得也是吧,不同的人在她的书里面肯定都能够看到自己的故事的影子,能够在不同的角度上都可能会得到一些宽慰和鼓舞。我会想要讲这个的话,也是因为我想到自己的经历,因为我自己会有在网上写我自己的经历,不是说因为我想要博眼球或者获得利益,事实上我也没有因此获得任何的利益。但是我写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说我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我一样有类似经历的人,事实证明确实是有很多,但是我真的很少在网上会看到我们的故事。我觉得很多时候可能一方面是像我之前说的这个事情,对曾经的我来说是一个 shame 的事情,是一个丢人的事情,我一点都不想让别人知道,哪怕是身边亲近的朋友,我也不想让她们知道。更不要说是面对网络上的人,我也确实是因为写的那些而受到了一些攻击。但是我并不是很后悔,因为我觉得我们的故事是值得被看见被记住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很个人的一些读后感。这本书真的还有非常多可以讨论的地方,有关于她它被性侵以及后面她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她探索友情、爱情等等话题,欢迎大家来信或者留言交流心得。最后的话呢,我真的特别为作者感到高兴,而且我觉得也很让人感到希有希望吧,因为现在她不仅过得很好,而且她真的是浑身充满了爱。虽然说她跟她的母亲没有那么多的联系,但她在她自己选择的家人的范围内获得了很多很多的爱,她和她的丈夫非常的腻歪的那种关系。
所以我觉得是给人希望的,因为哪怕是说你出生成长的环境中有很多很多的爱,可能你的父母带给你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都不是那么的好,但是在成长之后的话,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通过我们选择的家人,过上真正的身体和心灵都快乐的生活。